高青县共登记注册山东省科技特派员101名。他们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科技扶贫培训会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、“三下乡”等活动,全方位进行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授,助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落户高青,有效解决了群众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,擦亮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招牌。
张金强
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科技局局长
蔬菜是沿黄河城市山东省高青县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。隆冬时节,科技特派员、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焦自高来到这里,帮助改造现有的西瓜和蔬菜大棚,提出多层覆盖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的方法,提升大拱棚的采光保温性能。在焦自高的指导下,这里引进了20余个新品种,推动了品种换代和高产。
而这种场景,在当地并不少见。
塑造北纬37度线上的“神奇”
2021年播种小麦前,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不少农户为选什么麦种直发愁。“之前示范推广的‘淄麦28’‘淄麦29’,在助力小麦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效果显著,建议选用。”科技特派员、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淄博农科院)专家蒋方山及时来到高青县,就小麦遗传改良及高产栽培进行技术推广,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。
自2019年以来,蒋方山就开始对高青小麦生产现状进行研究,他发现这里的小麦平均生产成本较其他区县要高20—40元,主要是由种子及肥料等费用较高导致。为此,他在花沟镇花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,开展小麦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,通过良种良法配套,推广适合当地土壤的小麦高质高效栽培技术。
蒋方山说:“我要让技术‘长’在土地里,为科技兴农富农注入源头活水。”
作为科特派,蒋方山欲将科研成果移植到大地上,而高青的水土也为他挥洒智慧提供了广阔的阵地。
位于世界优质农产品北纬37度黄金纬度线上的高青县农业特色突出,是传统的种养殖大县,名牌名产众多,产自当地的高青大米、高青西瓜、高青西红柿等10多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(以下简称国家地标),是山东获得此类商标最多的区县。
高青县科技局局长张金强向记者介绍:“目前,高青县共登记注册山东省科技特派员101名,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科技扶贫培训会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、‘三下乡’等活动,全方位进行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授,助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落户高青,有效解决了群众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,擦亮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招牌。”
在高青,科特派制度如一颗小小的种子,在深厚的土地里生根发芽、枝繁叶茂,为乡村发展撑起一片绿荫。科特派、淄博农科院副院长耿军已在高青建立科技扶贫基地6个,推广鲁山雪菇种养管理等新技术4项,帮助引进优质桃“国红”等新品种3个;科特派、高级农艺师吕连杰对小麦、玉米、食用菌、西红柿、果树等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指导和服务,实现了集体、村民双增收;科特派王玉江研究员引进实用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,有效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菜农的科学种菜水平,增加了菜农收入……
输送农民一学就会的“新技术”
不管是带头科普,还是解决疑难杂症,众多的科特派总是活跃在田间地头,将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方法输送到农村,不断改变着农村的面貌。
焦自高来到高青后,将西瓜及蔬菜设施栽培工作列为重点,每当遇到田间管理不到位、种植户又不在跟前的情况,他就主动把技术要点发到农民的手机上,并留下联系方式,让群众遇到问题随时都能联系到他。
在焦自高的努力下,高青引进了潍创甜王、早霞、全美2K、早春蜜等20余个新品种,其中,潍创甜王表现突出,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2%以上;对连续多年试验筛选出的中型果西瓜品种鲁丰1号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,获得良好效果,不仅丰富了该县西瓜新品种,而且促进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和高产优质,深受瓜农欢迎。同时,他还对蔬菜大棚综合利用,推广“菠菜—西瓜—丝瓜”高效种植模式,使瓜农收入显著增加。
这种课堂在田头、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的形式,农民一学就会,一看就懂,一用就有效。
科特派、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郭光研究员依托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和润丝绸),重点对接常家镇艾李庄村、郑家村,就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与技术推广服务进行攻关,通过现场讲解、亲自示范、入户面授、集中培训等形式,使农民快速掌握了桑树高产栽培、优质蚕茧生产等实用技术,培养农民技术员20余人。
同时,围绕蚕桑产业转型升级,郭光示范推广了果叶两用桑栽培技术、桑葚果酒的加工关键技术、保健桑叶茶的加工关键技术。
如今,通过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,和润丝绸的果桑旅游采摘项目年收入200万元;年生产桑葚酵素、桑葚酒、金双葚复方汁、桑芽茶等系列产品1500吨,带动5家专业合作社、500多种养户长期增收致富。
(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克军)